回學習紀實

活動主題: 採訪建校功臣-馬世光神父

採訪地點:

圖書室
日期時間: 96年6月28日(星期四 )12:10~13:10
參加的隊員:

林宣竹、王嘉語、林毅芸、詹雅婷、張凱翔、
趙以清、陳羽柔、陳筑恩、黃以傑、李舒媺、
黃聿瑄、王子維、李碧珠、蔡慧珍、楊斐婷

採訪內容:  
 

馬神父您好,我們是本屆網界博覽會的隊員。馬神父您是育仁小學的建校功臣之ㄧ,我們想跟您請教一些問題,藉由您讓我們更了解育仁。


親切的馬神父

王嘉語問:

可以請教一下馬神父大名嗎(中文和英文)? 中文名字有什麼典故嗎? 您可以幫我們簽個名嗎?

      答:

我的中文名字是馬世光:世界的世,光明的光。英文名字是T-o-o-m M-a-e-s。中文名字是以前衛道中學的校長取的。為什麼是「馬世光」呢?因為「Maes」的發音和「馬世」很像,再加一個「光」字就成了我的中文名字。


 神父幫我們親筆簽名


 神父的簽名好酷喔!

張凱翔問:

請問馬神父您的家鄉在哪?

      答:

在Belgium比利時,在德國、法國的隔壁。

陳筑恩問:

請問馬神父您會講中文嗎? 學中文會很難嗎? 您還會哪些語言?

      答:

雖然會中文可是只會一點點(註:其實馬神父的中文講得非常好,和我們溝通亳無問題),世界上沒有簡單的語言。其實我覺得不管是什麼語言,它的學習都非常困難。
我會的語言大概有七、八種,有法語、荷蘭話、英文、德語、台語、中文……,大部份都是在我家鄉時學的。(天啊!神父竟然也會講台語)


 神父講得口沫橫飛


陳筑恩問問題囉!

林毅芸問:

請問馬神父您什麼時候來台灣的?

      答:

我在民國48年來台灣的。

林毅芸問:

您一直都待在台中嗎?

      答:

我沒有一直待在台中,本來在新竹外語學院畢業之後到台北去,後來才到台中。所以現在也常常還會去台北、淡水。

黃聿瑄問:

請問您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 來台灣主要做些什麼工作呢?

      答:

假如說媽媽給你買好東西吃,你會不會說:『這個東西是我的,只有我能夠吃。』(神父反問大家)?不會,我會跟好朋友分享。
我到台灣來就是這個道理,希望跟你們分享好的東西,而那個好的東西就是耶穌基督。所以我到這裡來的工作就是傳教,讓大家都能認識耶穌基督,因為耶穌愛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他要幫助大家能成為一個好孩子,大家都能互相支持,互相愛護。

張凱翔問:

請問馬神父現在住在大雅路的哪裡?

      答:

我現在住在大雅路27號靠近五權路文化街的天主堂裡。


神父仔細聽我們的問題


 馬神父比手畫腳的跟我們講故事

王子維問:

請問馬神父您去過哪些國家宣揚天主教?

      答:

我在法國3年、在新竹2年,然後還有一年學台語,有六年待在台中,剩下的時間就待在台北了,所以幾乎都在台灣傳教。

黃以傑問:

可以冒眛請問一下馬神父您今年幾歲?

      答:

我今年已經七十五歲了。(真是看不出來,神父還騎腳踏車到學校受採訪哦!)

黃以傑問:

是什麼原因驅使您當神父呢?

      答:

沒什麼原因,就順其自然。

詹雃婷問:

請問馬神父您喜歡現在的環境嗎? 您喜歡吃中國菜嗎?

      答:

我喜歡我住過的每個地方,我喜歡台中也喜歡淡水,如果派我去台北,我想我也能適應。我很喜歡中國菜,現在午餐我都吃中國菜,但晚餐偶爾會吃麵包。


詹雅婷謙恭有禮的問神父


李舒媺的問題勾起神父非常快樂的回憶

王嘉語問:

請問馬神父您在台灣期間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困難或是有趣的事情,是否可以和我們一起分享?

      答:

以前剛在台灣時很辛苦,但是治安很好,比較安全。那時候晚上、甚至半夜出門都不用怕,家裡沒什麼貴重東西,所以開著門睡覺也不會有小偷來偷東西,現在不同了,小偷很多。
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一時我也想不起來,等我想到再告訴你們,我感覺在台灣做我喜歡的事都是很快樂的啦!

陳羽柔問:

請問馬神父您跟育仁一直存在著什麼關係呢?

      答:

本來我和聖母聖心會的一些神父們一起來到台灣,買了一塊地,所以在台北蓋了一座小學,就是光仁小學。後來也有一些聖心會的神父到台中,在台中蓋了一座教堂,而我們又買了兩塊地,大家討論說要蓋聖母聖心會的紀念中心還是蓋一座小學,雖然蓋學校要花的錢更多,但我們最後還是決定在這裡蓋學校,也就是育仁小學。我可以說是看著育仁長大的,這是一種不可抹滅的感情。

李舒媺問:

請問馬神父您最喜歡育仁什麼地方? 對育仁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嗎?

      答:

氣氛,育仁小學的氣氛和其他學校的氣氛不一樣。以前育仁沒有那麼漂亮,但是現在育仁小學越來越漂亮,師生大家的感情很好,感覺很棒。


王嘉語滿面笑容的問神父


  神父給我們看一些相關資料

林宣竹問:

請問馬神父您覺得現在的育仁和以前的育仁有很大的不同嗎? 在那些方面?

      答:

學校變漂亮許多。但是我跟其他老師的關係卻變淡了,因為之前我都和老師們在一起吃飯,所以關係比較好,現在在育仁有許多的新老師我都不認識,像遇到英文老師,頂多也只是說聲「Hello!」而已,雖然很可惜,但是也沒有辦法。


陳羽柔專心的聽神父回答


  大家繼續追著神父問問題

李舒媺問:

請問馬神父您覺得育仁的教育方式和國外小學的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

      答:

這裡的課業壓力比較大,在國外的小學他們沒有這麼忙,放學後可以很快樂的玩,都不用想那麼多,這裡的小朋友下課幾乎都還要補習,所以這裡和國外真的有一點差別。

趙以清問:

請問馬神父您覺得在育仁看到台灣的小學生和國外有什麼不同?

      答:

我認為台灣的學生比較守規矩,會聽老師的話。比利時的學校學生比較自由,並沒有制服,所以分不出這是哪個學校的學生。我小學也沒有制服,中學才有,但也只是一頂帽子而已。國外的學校生活比較輕鬆,考試也比較不嚴格,不像台灣的學生這麼緊張。

黃以傑問:

非常謝謝神父接受我們的訪問,最後可以請神父給我們一些勉勵嗎?

      答:

我希望你們專心上課,但是不只要上課,也要有休閒活動,我覺得學校可以玩的地方太少了,所以你們有時間要多活動一下,身體才會健康。


馬神父和大家一起合照

資料整理:林毅芸

回學習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