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容孩近我

[愛的天使][愛是永恆][愛的推手]

陳玉屏修女專訪

修女對阿傑說:「以後這塊花圃就交給你負責,每天都要澆水,不能偷懶忘記哦!」阿傑每天盡責的給花澆水。
有一天,下著傾盆大雨,我們看到花園裡一個穿著雨衣的男孩,拿著澆水器小心翼翼地在花圃澆水……。執著的背影•在滂沱大雨中,顯得格外孤獨,也讓人心疼。
他謹守本份,認真而執著,只要給他機會好好的教導,他可以做得和你我一樣好。

 此時,隨著陳玉屏修女陳述歷史,彷彿回到了過去,陳修女的眼神頓時炯炯有神了起來…。陳修女輕啜了一口水,悠然的動作中看得出她心裡那份悸動…。回憶起創班之際的兵荒馬亂,當時的資源並不豐富,無所適從力不從心的無力感可想而知。陳修女彼時請教在台北光仁小學的一位在美國進修有成的修女,詢問輔導如何帶領這群特殊的小朋友,如何規劃課程等等…。學有所成帶回育仁,殊不知這兒的孩子程度更為嚴重…。

 放下手中的杯子,陳修女感嘆的道出…:當時每天一睜開眼看到什麼,就準備什麼,有太多太多東西想給孩子。無奈經驗不足下,常常半個小時就教完(此時,我與蔡老師相視心有戚戚焉的笑了一下),有鑑於此一堂課常常要準備3份教材,等到孩子一感無趣就換,然後做循環式的複習…。陳修女嘆了一口氣回首過去談到不知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程度愈來愈嚴重,呵呵!蔡老師下了眉批:當時最需要協助的孩子還比我們現在最好的還棒!!氣氛頓時輕鬆了起來,陳修女帶著一抹微笑說著以前一年會帶著孩子出去活動2次,他們登山、健行、冒險…,回來後大家都會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讓自然洗滌一身的疲累…。

 沉默了好一會兒修女才娓娓道來…。過去國人對特殊教育的概念還不普及時,在申請補助之際,議員都認為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某民間團體常捐生活物資給我們,但往往是放下東西好大喜功的照張照片就走,陳修女為維護學生與愛班的尊嚴,婉拒了往後該單位的援助。是的。特殊教育的存在是需要政府的肯定與支持,不只是對孩子們教養,更是要教育,我們的終極目標不就是要孩子們回歸於社會,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讓大眾肯定這些孩子們的價值…。

 一打開這些話匣子,我看著這位已七十幾歲高齡的修女,腳步依然穩健,語氣依然堅卓,而蔡老師總是心有戚戚焉的和修女一起分享走過育仁的一些點滴…,我呢,孜孜矻矻的拼命記撰著修女的字字句句,希望能最正確最詳盡的轉述給大家知道。她要我們代為告訴家長:「教育孩子是美容,可保不會老與青春永駐」。是的!在陳修女身上我看見了,那是一股由內而外昇華的力量,足以改變你的容貌的。陳修女開心的說,這些孩子是最「知足常樂的人」、「樂於分享的人」、「熱情貼心的人」、「對人事皆忠實的人」、「良善心謙的人」…。有孩子們懂的吃飯時要等大家就緒祈禱再ㄧ起開動,常常其他的兄弟姐妹是不會…;有孩子懂得在賺取6000元的工資之際,堅持1000元媽媽一定要去洗頭放鬆一下,常常其他的兄弟姐妹是獨自享受的…;諸如此類的案例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以前的人常說:「寧願和聰明的人吵架也不願和愚笨的人說話」,事實上就存在了對孩子們的歧視,然而在陳修女用宗教精神與使命典範下,扭轉了刻板印象,也為後生晚輩立下了最優良的典範。

育仁校友專訪

 小學六年,是一個孩子由稚氣無知蛻變為趨近成熟、獨立的重要時期。對特殊兒童的家長來說,這段期間也顯得尤其關鍵。他們的孩子要向這世界踏出第一步,學習許許多多的事,能不能有好的開始?可不可以受到妥善照顧?總是會擔心。而我正是一位特殊孩童的姊姊,弟弟因為唐氏症而在育仁愛班就讀六年,現在已是個國二生了。

 雖然沒有直接接觸,但透過弟弟,我看見了溫暖貼心的育仁。老師與家長、學生互動密切且良好,幾位媽媽和校長、修女聊起天也像姊妹般親近。班上的活動總是積極邀請家長來參加;孩子的學習問題更不曾怠慢,常提出來和我們討論關切。即使畢業了,依然不時接到老師噓寒問暖的電話,令人倍感窩心。弟弟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是成長得相當快樂。

 育仁師長的用心,也不只表現在學校裡-弟弟畢業後,愛班的學生家長與老師依然維持聯繫,這兩年暑假,更組團到日本、星馬旅遊。那時校長不僅親自帶隊,並請來神父好好照顧男同學,擁有護士資格及精通多種語言、出國經驗豐富的修女嚮導,也在他的邀約下同行。因為老師們和這些熱心人的付出、用心、安排,大家得以放鬆心情,盡情享受異國情趣,也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有了一群如此為學生著想的團隊,相信育仁一定能帶給許多孩子知識和歡笑,並培養出更多英才。在這裡也祝育仁小學:「四十歲生日快樂!!」

活動特寫


運用各種美勞素材


用水彩畫畫


到台中市政府報佳音


媽媽我愛您,祝您母親節快樂


 有趣的萬聖節活動


觀看太空劇場


 吃自助餐


 練習使用刀叉


 體驗露營活動


 校友回母校

資料整理:

黃以傑、陳筑恩

繪  圖:

趙以清

回容孩近我

[愛的天使][愛是永恆][愛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