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天使
∼他們的“純真”與“執著”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比利時聖母聖心會的潘爾溫神父,在擔任雙十路主教堂區神父時,在某個拜訪教友的途中乍見了「殘缺的天使」,在潘神父的心中擲下了一枚震撼彈,也激起他那顆人溺己溺的慈愛之心。驚覺「幼兒階段」這個教育的黃金階段,而身心有障礙的孩子卻被冷落在家裡的角落,為了讓特殊兒童也能和一般孩子一樣受到良好的教育,於民國60年8月奉准成立台中市第一所小學附設啟智班,招收智能不足學生,班址設於大雅路天主教教堂,由陳玉屏修女擔任班主任。然而,由於當時風氣未開,修女們親力親為的登門造訪,設法一一說服家長讓身心障礙的孩子出來就讀啟智班。
那時學生的身心程度狀況都不好,多虧玉屏修女在台北光仁小學實習的經驗與熱忱,育仁小學的啟智班就在台中市成了開山鼻祖。理所當然在課程的規劃與安排就顯得格外的艱辛與挑戰,自編教材、自製教具,篳路籃縷卻也兢兢業業、不敢馬虎。
民國八十九年重新命名為「育仁小學特教中心」。大家用滿滿的愛來灌溉,小心翼翼的呵護,希望他們能順順利利的成長,所以在育仁的校園中我們暱稱特教中心為「愛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