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你真好 ] [ 還我清白來 ] [ 河川換新裝 ] [ 救我的妙招 ] [ 河川e護網 ] [ 護河小尖兵 ] [ 腦筋急轉彎 ] [ 我的學習單 ]

  「水」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也是日常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伙伴,因此我們必須警覺到保護乾淨的水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否則便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才能再利用它、親近它。人類絕大部分的用水,為淡水,世界上的淡水絕大部分取自河川,而台灣四周環海,無長江大河,大部分的水源均是雨季時的雨水沿中央山脈流至平地,再匯集成溪流,為了儲備乾季時的使用水,溪流的上游常建有水庫,以便供應民眾日常生活的飲用水。期望在環保署推動各項管制稽查及河川流域性整治工作後,能夠重新淨化我們的河川,以清流美化我們的生活空間。

  台灣地區四面臨海,高山聳峙島脊,由高山發源之大小河流百餘條,分流向東西部,貫穿平原入海,由於位處亞熱帶,終年雨量豐沛,河川碧綠,山野蒼翠,為四季宜人的海島。奈因近年來人口增加,都市擴張,工業發達,再加上森林濫伐,山坡地濫墾,以致青山不再,河水污濁,使昔日美麗的寶島失去了自然靈秀之氣,而影響了我們的居住環境,為全體國民所深憂。一般所謂水污染,主要是由於人為因素,直接或間接的將污染物或能量介入水中,引起水質的物理、化學或生物特性的變化,以致影響到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到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水污染的形成常由於人口增加及工業發展的結果,導致用水量的增加及水質的惡化,且隨著經濟發展及文明進步而益趨複雜,因而使水污染問題也日漸嚴重。

  台灣地區共有河川129條,分為主要河川21條,次要河川29條及普通河川79條。由於地形影響,各河川均短且陡,河川流量隨降雨而迅速漲落,台灣地區雨量雖 然豐沛,但約78%之雨量集中在5月至10月,春季時流量極小,缺乏稀釋能力。而人口集中造成都市化現象及工業發展所排出之市鎮廢水、工業廢水 、畜牧廢水及垃圾滲出水等,夾帶大量污染物排入河川,由於廢水量大,超過河川之涵容能力,致使台灣之大小河川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據環保署調查統計指出:台灣地區總污染量中市鎮污水佔25%,工業廢水佔54%,畜牧廢水佔21%。唯台灣省及高雄市之事業廢水污染量之比皆在 50 %以上,但台北市則市鎮污水之污染量佔89%。當大量之有機物質排入水體後,由於微生物的作用而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當水中的溶氧被耗盡時,將引起有機物質之生物厭氧分解,產生臭味,水呈濁黑,造成嚴重之環境 污染問題。
  臺灣河川有機性污染大都發生在中下游河段,而上游除因部分河川水土保持不好而致使懸浮固體偏高外,尚無有機性之污染存在。因此,在上游河段自來水取水口處之水質尚屬良好。以近年來臺灣主、次要河川的污染長度逐年增長,但嚴重污染河段已逐漸減少,顯示事業廢水已獲管制,排入河川之污染量亦已相對降低;惟未受污染河段也在逐年減少中,表示污染源有往河川上游集水區轉移之現象。
河川污染分析
河川基流量嚴重不足 本省年降雨量雖可達2500多公釐,惟因河陡水急,致地面逕流有80%逕行入海,且因降雨極為不平均,故乾旱季節,河川呈現乾枯,缺乏稀釋能力,再由於因河川上游攔蓄水庫及山坡地陸續開發,更使河川無法維持其基流量,而缺乏一定之稀釋能力及涵容能力;故雖已減少排入河川之污染量,但因河川無足夠之稀釋能力及涵容能力,致使河川水質改善之程度,仍極為有限。
集水區過度開發 水庫集水區之過度開發,造成森林的濫伐及山坡地的濫墾,破壞原本的涵養水份功能,另開發後,遊憩觀光帶來之污染物,大量排入水庫,造成水源之污染。
污染量持續增加 臺灣地區人口年成長率約為1.11%,生活用水年增加率約為2.11%,工業用水亦逐年增加,總用水年增加率約為1%,相對的,各類廢污水排放量亦隨之增加,雖然事業廢水改善情形已有一定之成效,惟因污染源總排放量之增加,致使河川水質之改善無法與事業廢水改善率呈現一定之比例。

河川污染的來源

市鎮廢水 台灣地區地狹人稠,人口也過度集中於都市,因此包括家庭污水、商業、機關團 體、學校及廢水量水大於30CMD ( m^3/day)之事業廢水等都是台灣地區相當嚴重的水污染的來源。這些污含有固體、糞便、油脂、廚餘及化學劑品(家庭用清潔劑、殺蟲劑及除草劑等),含有大量的病菌、毒性及有機物最容易影響水源的品質。另一方面,目前本省仍有部分鄉鎮市將垃圾場設置於河邊未予適當之處理,其滲出水亦造成河川水質之污染,垃圾滲出水之污染量約為每人每日0.32至3. 2公克,約為市鎮污水污染量的5%,但垃圾掩埋場係屬點污染源,污染排量甚為集中,故未經妥善處理,勢將造成河川污染。垃圾掩埋場所滲出的污水,通常都含有很高濃度的有機物,且濁度及色度很高,也會造成水源的污染。
工業廢水 工業所製造的廢水中所含污染物包括來自原料、副料成品、中間產品、副產品或 其他使用於工業製造之物料或能量,因此可造成水質污染的來源包括生產過程中需要的大量用水 如冷卻水、製造用水(超純水)、鍋爐用水、產品用水,及清潔 用水等所產生的廢水及工廠內的一般污水。工業廢水可以說是目前台灣地區最主要的水污染來源,每種工業所排放廢水的強度及污染物種類,隨工業類別製造方法及用水習慣而有不同,大量含毒的物質及重金屬已對台灣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另外,採礦工業用水分離礦物時,將含有大量之泥砂、強酸性洗礦廢及其他水溶解性有毒物質,如:銅、鐵、鋅、鉛等排入水源,形成水源重金屬的污染。其他間接工業污染,如:水泥工廠、化學工廠、鋼鐵廠及煤氣廠等排除之氣體及灰塵因降雨之洗淨作用排入河川等,均可造成水污染問題。
農業廢水 農業所使用的化學肥料,如氮肥、磷肥等,進土壤之後,完全為植物吸收而流失至排水中,就會導致河川養分太多而形農業耕種所使用化學肥料如氮肥、磷肥等,進土壤之後,若未成優養化,污染河川。另外,農業常用的殺蟲劑及除草劑也是水污染的來源,農藥的直接使用或經由使用過的地區地表水的浸透或流動,而使地面或地下的水源受到污染。農藥的毒性更會對魚類或其他水生物造成威脅。
畜牧業廢水 農業所使用的化學肥料,如氮肥、磷肥等,進土壤之後,完全為植物吸收而流失至排水中,就會導致河川養分太多而形農業耕種所使用化學肥料如氮肥、磷肥等,進土壤之後,若未成優養化,污染河川。另外,農業常用的殺蟲劑及除草劑也是水污染的來源,農藥的直接使用或經由使用過的地區地表水的浸透或流動,而使地面或地下的水源受到污染。農藥的毒性更會對魚類或其他水生物造成威脅。
非點源廢水 一些非固定點的污染,如森林之採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為因素會增加水中之浮游物或溶解物。暴雨之後,雨水挾帶地面污穢,漱瀉而下;潮水洄流,使將要排出的污物又再回流;另外林農地排水及河底污泥釋出污染物等,都使便水源嚴重地被污染。
河川污染源分布
工業廢水 大甲溪、北港溪、急水溪、曾文溪、花蓮溪、蘇澳溪、南崁溪老街溪、西湖溪、冬山河、茄苳溪等11條。
畜牧廢水 蘭陽溪、濁水溪、二仁溪、高屏溪、東港溪、林邊溪、得子口溪、社子溪、新虎尾溪、阿公店溪、鹿港溪、將溪等12條 。
市鎮廢水 大漢溪、頭前溪、烏溪、卑南溪、秀姑巒溪、率芒溪、枋山溪、楓港溪、四重溪、保力溪、港口溪、知本溪、利嘉溪、太平溪、吉安溪、美崙溪、立霧溪、和平溪、客雅溪等20條。
非點源廢水 雙溪、磺溪、後龍溪、大安溪、朴子溪、八掌溪、鹽水溪、新城溪、鳳山溪、福興溪、中港溪、鹽港溪等10條。

資料來源:台灣河川污染問題

http://www.tit.edu.tw/water/w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