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校園][校長導覽]

育仁新校舍於1998年7月7日動土興建,於2000年6月3日落成。

新校舍籌備前,施修女走訪歐、美著名都會建築,回國後再從東方建築藝術中,尋求彼此可長可久的融合基礎,開始精心擘畫、費心構思,最後再與建築師作細部推敲,歷經數年辛勞,終於從建築藍圖的架構中,完成這棟膾炙人口的典雅藝術創作。

育仁新校舍建築設計概念,主要來自於宗教性情懷、歷史性淵源以及育仁教育宗旨--德、智、體、群、美、聖六育的精神,發展出具線性、面性、架構性的建築空間元素。

在整個組合基礎與空間形式中,最後嘗試提出『一棟像大樹會長大的房子』的構想,取其生命力、自然性的意念,營造出與自然契合又像大樹般的非定性、定型化的學校空間,奠下育仁永續性的校區發展活力,這棵成長中的大樹--天主教育仁小學,將配合本身的特殊性,在硬體空間規劃中,搭配潛力無窮的軟體性活動,如此將更彰顯其生命力的持續性。

透過網路的傳遞,育仁新校舍的建築,不只為天主教神職工作者激賞,更令所有參觀的中外貴賓,讚嘆為天造地設的永恆建築。育仁新教學大樓整體特色係採圓弧狀設計,施校長除了為學生安全考量以外,主要在於展現未來育仁教育的新貌:國際宏觀視野和國際人文藝術的結合,透過特殊造型設計,將中西建築特色融入整體校園硬體規劃。以下係本校十二大景觀簡介。

第一景 容孩近我

位於本校「真樓」外牆興進路綠園道旁。與綠意盎然的綠園道相輝映,增添古意盎然的典雅氣息。容孩近我乃是耶穌對他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耶穌的大愛與包容,成為育仁辦學的重要核心價值之一,校長領導全校教職員工,讓此核心價值轉化為育仁創校宗旨,去塑造優質的學習情境,接納每位來到育仁的孩子,教育他、啟發他、引領他,讓孩子們走向寬廣的未來。此壁畫乃由墨西哥藝術家包方濟先生所設計、繪製。由馬賽克拚貼而成。主題名稱「容孩近我」正是本校創校宗旨之一,也是本校老師奉行的最神聖使命。

第二景 宮廷式中庭羅盤相伴

進入校舍紅門十五米處右轉,吸引訪客目光的宮廷式中庭呈現,登上四個圓弧台階,雙腳正好踩在大羅盤的上頭。羅盤除了作為自然科學領域的輔助教材外,更具引導學童宏觀思維的創意規劃,天主教教會學校,心永繫聖城,不禁吟詩默思:巍巍歐風顯格調,腳踩羅盤朝遠眺;遙指天際一聖城,正與聖嬰同歡笑。

第三景 奠基石

位於中庭羅盤正北方,兒童教堂(靜心堂)的南側。奠基石下方有紫紅的雪茄花相伴,默默細說育仁新廈及創校的歷史。公元2000年3月25日所立,奠基石內文簡要敘述育仁創校歷程,碑文充滿感恩與宏觀的教育理念。「育仁小學暨附設幼稚園於民國五十六年由天主教比利時聖母聖心會神父創設,田中耶穌聖心修女會修女出掌校務迄今。為迎接廿一世紀的來臨,本校重新規劃,以人性化之造型,表達國際觀的理念,今日得以如期竣工,唯願天主之祐助,誠乃天時地利人和也。」

第四景 兒童教堂(靜心堂)

進入校門直行二十五米,登上台階右側。莊嚴肅穆的教堂搭配彩繪聖嬰、彩色玻璃及兩旁的和平鴿,是兒童生命與人文教育聖堂,同時也是生活教育教室,是小朋友靜思、代禱、祈福的殿堂。

第五景 結實累累耶穌大樹

登上中庭,左前方即可見到一棵馬賽克彩繪的『大樹』。象徵育仁新校舍,就像一顆持續壯大生長的大樹一般。大樹枝葉繁茂,樹幹上的耶穌像以及美、德、群、體、智、聖六顆結實累累的果實,象徵小朋友多元智慧開發後即將豐收的成果。新教學大樓每根樑柱上都有小樹及雲彩的裝飾物。照片中柱子上的綠色裝飾物為『小樹』,藍色的裝飾物為『雲彩』。建築師在設計育仁新校舍時,以『像棵會長大的樹的房子』為設計理念,所以在校園各處都可以看到修女的巧思及辦學的目標與精神,同時呈現建築師配合設計的用心。

第六景 願景廳

順著耶穌大樹前方階梯走下,多媒體禮堂、演奏廳、大銀幕等豪華呈現。願景廳入口寫著「我是道路、真理、生命」八個大字及聖神熾熱教育的心火呈現眼前。不禁讓人讚嘆:此景惟獨育仁有,整體造型、設計,均強烈引導學童的道德觀與對生命的尊重,要小朋友熱情生活、快樂學習,心中含有一把熱火。

第七景 日晷(別有洞天)

願景廳出入口處,往上看著耶穌大樹,望著西斜的日光,穿過「真樓」頂端的鐘樓,一分一秒的沿著願景廳的馬賽克位移,對著天體運行的奧妙,觸動心靈的讚嘆。日晷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童領會「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涵義。也提醒小朋友探索真理當即時,才能厚植術、德兼修的宏觀理念。再從願景廳抬頭仰望,視野穿過結實累累的耶穌大樹,育仁彷如長驅直入穿透宏偉的天際。

第八景 世紀千禧標竿

位於美樓六樓。四大圓環高高掛,顏色各表千秋懷。四個涼亭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貼上不同顏色的馬賽克,象徵著四個千禧年。也象徵宇宙依時序變化自強不息。育仁新教學大樓由設計師精心規劃,整個校舍以柔和的曲線取替傳統方方正正的設計,從任何角度俯看及仰看整個校園,都有不同的景緻。

第九景 五樓廣角真善美

在本校至真樓、至善樓、至美樓騎樓走一回,四處景觀叫人不思歸。向中庭俯瞰,靜心堂的迴廊,半圓弧的凸形走廊、翠綠的花台、紮實的圓柱,配上聲聲入耳的童言笑語,美哉!育仁! 

第十景 飲水思源

在中庭大樹綠蔭的頂端有著一幅利用彩色磨石子拼貼而成的世界地圖。校園中有著一幅世界地圖,主要用意就是希望小朋友『立足育仁,望眼世界』,當小朋友遊戲於其中時,定能感受到世界一家的情懷。同樣位於美樓四樓的司代天露天演奏台上方的LOGO,是為了紀念比利時聖母聖心會創校於Since 1967,特以該會LOGO象徵一心一德團結一家(One Mind One Spirit),這個LOGO和司代天露天廣場相結合,主要也是為了紀念司代天神父於1966年籌畫育仁建校的辛勞,在建育仁校舍時,司神父向歐美天主教徒寫了萬餘封信募款,當年一面監造校舍,還一面邀請田中耶穌聖心修女會的修女接掌校務,為了讓小朋友了解「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意義,同時塑造「飲水思源」的感恩情懷。

第十一景 空中走廊與法蒂瑪聖母堂

三樓橫跨至真至美樓的空中走廊,與校內對面的法蒂瑪聖堂遙遙輝映,這幢彩繪聖堂是北台中頗富盛名的地標,與育仁操場上的彩色PU跑道、烈日下的椰影、加上終年翠綠的綠園道,呈現出一幅美侖美奐的典雅景觀。漫步其中不僅全校景觀一覽無遺,更可飽覽與新校舍相輝映的歐風教堂建築,尤其晨曦與落日時分,不禁叫人發思古幽情,又彷如橫跨歐亞思鄉的憧憬。

第十二景 耶穌聖心園

靜心堂和群樓之間有一方小小天地,福竹、青草、流水,耶穌聖心像正佇立其間,遙向南面紅門。耶穌聖心是育仁所有師生的守護者,我們可以在他的看護之下成長茁壯,實在是我們的福氣,如同聖歌歌詞中說的:使我心像祢聖心,領我走在祢的道路上,教我以愛他人來愛祢,讓我永遠生活在祢的愛裏。

資料來源:

育仁四十特刊

資料整理:

李舒媺

[介紹校園][校長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