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川源出於台中市北屯區三光里,最後南流注入旱溪。這條溪原本沒有名字,有人稱它為「新盛溪」,在一九一二年由總督佐久間佐馬太命名為「綠川」,就一直用到現在。

  每年三、四月間蘭花盛開,一片粉紅花海,加上潺潺流水聲,岸邊不少的高齡樹木,再配合附近的日式老屋、三級古蹟林氏宗廟及百年土地公廟等,將綠川沿線架構成一多樣性的景觀,也為市區增添無限綠意。

 

  南區「綠川」流域在沒有整治之前,水系複雜,交錯分支,不但是社區居民重要的飲用水來源,更是橋仔頭社區農田的灌溉來源,洗衣、抓蝦、撈魚蝦、玩水……是社區居民的共同記憶。我們可以說,綠川曾經為餵養了南區的居民。綠川發源於本市之東北隅,海拔約110公尺處,流經北屯區,經孔廟、忠烈祠、體育館和棒球場後沿精武路、雙十路與南京路後,貫流於綠川東西街間。綠川穿越民權路及鐵路後,順著鐵路向西南流,至南區區公所向東南方向轉折,再於信義街與合作街交會點附近折向西南,最後在縣市界注入旱溪。綠川穿越台中市過去最熱鬧的街區,帶入一股清新的景象。

 

  綠川隨著南區的發展,呈現出新的風貌。民國六○年代整治、改道以後,加上國民政府遷台後,都市計畫中一直不見下水道的規劃,以致於台中市區內的綠川、柳川、梅川、麻園頭溪等河川,都被當作下水道使用,不是填上不必要的水泥河床,就是加蓋為道路或停車場。對社區居民而言,綠川的名字早已不若充滿沖天臭味的「臭溝仔」稱呼來得響亮。只不過,在南區一帶的綠川,尤其是愛國街至台中路這一段的綠川,還有著綠樹成蔭、夜鷺與小白鷺的繁殖生態,和綠川還未加蓋及河床未施以水泥封整,所以還保持天然曲道之貌,沿途在河畔設有人工步道及護欄並加以綠化美化,尤其以興大路綠園道的那一段,景觀、民俗特質等資源豐富,使得南區的綠川更具有觀光開發的雄厚潛力依然不斷展現她美麗的丰姿。

 

資料來源:

http://dingjo.tacocity.com.tw/resources2.htm
http://www.tccgc.gov.tw/report/taichung/ecology/terrain/terrain-6.htm
http://content.edu.tw/local/taichun/juren/005/tc005-4-1.htm

資料整理:

黃亭語